(1)混凝土的可泵性。泵送混凝土应满足可泵性要求,必要时应通过试泵送确定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。
①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应为:泵送高度在50m以下时,对于碎石不宜大于1:3,对于卵石不宜大于1:2.5;泵送高度在50~100m时,宜在1:3~1:4范围;泵送高度在100m以上时,宜在1:4~1:5之间。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%。
②对不同泵送高度,入泵混凝土的坍落度可按(如表所示)选用。
泵送高度(m) 30以下 30~60 60~100 100以上
坍落度(m) 100~140 140~160 160~180 180~200
③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宜为(0.4~0.6):1。
④泵送混凝土的含砂率宜为38%~45%。细骨料宜采用中砂,通过0.315m筛孔的砂量不应少于15%。
⑤泵送混凝土中水泥的最少含量为300kg/m³。
(2)混凝土泵启动后应先泵送适量水,以湿润混凝土泵的料斗、混凝土缸和输送管等直接与混凝土接触的部位。泵送水后再采用下列方法之一润滑上述部位:泵送水泥浆;泵送1:2的水泥砂浆;泵送除粗骨料外的其他成分配比的水泥砂浆。
润滑用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应分散布料,不得集中浇筑在同一地方。
(3)开始泵送时,混凝土泵应处于慢速、匀速运行的状态,然后逐渐加速。同时应观察混凝土泵的压力和各系统的工作情况,待各系统工作正常后方可以正常速度泵送。
(4)混凝土泵送工作尽可能连续进行,混凝土缸的活塞应保持以最大行程运行,以便发挥混凝土泵的最大效能,并可使混凝土缸在长度方向上的磨损均匀。
(5)混凝土泵若出现压力过高且不稳定、油温升高。输送管明显振动及泵送困难等现象时,不得强行泵送,应立即查明原因予以排除。可先用木槌敲击输送管得弯管。锥形管等部位,并进行慢速泵送或反泵,以防止堵塞。
(6)当出现堵塞时,应采取下列方法排除:
①重复进行反泵和正泵运行,逐步将混凝土吸出返回至料斗中,经搅拌后再重新泵送。
②用木槌敲击等方法查明堵塞部位,待混凝土击松后重复进行反泵和正泵运行,以排除堵塞。
③当上述两种方法均无效时,应在混凝土卸压后拆开堵塞部位,待排出堵塞物后重新泵送。
(7)泵送混凝土宜采用预拌混凝土,也可在现场设搅拌站供应泵送混凝土,但不得泵送手工搅拌的混凝土。对供应的混凝土应予以严格的控制,随时注意坍落度的变化,对不符合泵送要求的混凝土不允许入泵,以确保混凝土泵的有效工作。
(8)混凝土泵料斗上应设置筛网,并设专人监视进料,避免因直径过大的骨料或异物进入而造成堵塞。
(9)泵送时,料斗内的混凝土存量不能低于搅拌轴位置,以避免空气进入泵管引起管道振动。
(10)当混凝土泵送过程需要终端时,其中断时间不宜超过1h。并应每隔5~10min进行反泵和正泵运转,以防止管道中因混凝土泌水或坍落度损失过大而堵管。
(11)泵送完毕后,必须认真清洗料斗及输送管道系统。混凝土缸内的残留混凝土若清除不干净,将在缸壁上固化,当活塞再次运行时,活塞密封面将直接承受缸壁上已固化的混凝土对其的冲击,导致推送活塞局部剥落。这种损坏不同于活塞密封的正常磨损,密封面无法在压力的作用下自我补偿,从而导致漏浆或吸空,引起泵送无力、堵塞等。
(12)当混凝土可泵性差或混凝土出现泌水、离析而难以泵送时,应立即对配合比、混凝土泵、配管及泵送工艺等进行研究,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。